EN
师恩永在心间——记信息学院董俊教授
发布时间:2022-04-28 浏览次数:


20099月,我硕士研究生人学的第二天,是我第一次见到在后面三年给予我最无私帮助和关怀的我的研究生导师董俊老师的日子。那天,在海韵校区行政楼的某间会议室,我和我的八位新同学一起坐在会议桌的一侧,而另一侧坐着我们专业所有的研究生导师。

每位老师和学生都进行了简单的自我介绍,随后学生们按要求填下自己的三个导师志愿,再由导师进行选择。当时我没有提前做过功课,对每个老师的专业领域都不了解,只能凭感觉匆匆写下自己的志愿。其中一个志愿,就是我在这天第一次见到的董俊老师。董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认真严肃,科研能力很强,我想有这样的老师做自己的导师应该可以在研究生阶段学到很多。到下午的时候接到通知,导师选择结果出来了,我的研究生导师确定为董老师。董老师在科研二号楼五楼的走廊里等我,把他的联系方式告诉我,给我介绍了实验室的位置,这时候其他同学们都被各自的导师领去认识师兄师姐们,我赶紧问董老师我的师兄师姐办公室在哪里,得到的回复是:“没有师兄师姐,你是我带的第一个学生。”我当时就愣住了,没有前辈?上课的问题找谁问?谁来带我做实验?忐忑的研究生生涯就这样开始了。

研一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上课,有一门专业课正是董老师的“量子电子学”。在上课的过程中才发现,董老师并不像我第一印象中那么严肃,他其实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这门课程也是董老师第一次开课,所以他很关心我们的接受程度,会经常询问大家是否有不懂的地方,再根据大家的反馈来调整课程进度。在课程之余,他常常与我们聊天,有的同学对我们这个专业方向的行业发展前景感兴趣,有的同学对董老师在海外学习工作的经历感兴趣,只要大家提出了问题,他都很乐于回答。

研一下学期,当别的同学开始跟着学长们进出实验室的时候,带着我熟悉实验室的是董老师。他带我认识实验室的每一台仪器设备,每一件实验工具,以及每一片做实验用的晶体和镜片;他教我如何调光路,怎样擦镜片,怎样在激光实验中保护自己的眼睛;甚至教我怎样用扳手拧钉子的时候更牢固更省力气。对很多学生来说,学生时代做过的实验毕业后也许就再也不会接触。而对于选择了科研行业工作的我来说,董老师当时手把手教会我的这些基本实验技能,是我现在工作的基础。实验出结果的时候是令人兴奋的,然而更多的时候是枯燥的准备工作和重复的调光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个道理在光学实验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有一点点误差,激光器可能就出不了光。跟随董老师学习搭建固体激光器的过程,极大地锻炼了我的耐心。到了下午五点多的时候,董老师常常会跟我说:“你先去吃饭,八点再来接着调,我晚上把孩子哄睡了就过来。”这令我非常感动。下班以后的时光,有的人选择陪家人享受天伦之乐,有的人选择看一部电影放松疲惫的身心,而董老师却要再从家里赶过来教我调激光器。即使不需要带我做实验,他也会在办公室里加班到很晚。一直到我毕业,我都很少见过董老师晚上走得比我早。我不止一次在晚上十点多接到他询问实验进展的电话,不管多晚给他发邮件都能立马收到回复,前一晚发过去的文章初稿第二天上午就能收到董老师的修改意见,有这样一位以身作则的老师常常让我觉得惭愧,放假了我常常出去玩,而董老师却几乎没有自己的休息时间。

2010年的夏天,我终于可以自己一个人做实验了。有一天董老师交代了我一项实验任务,时间比较紧,让我在那个星期里必领做出结果。正好在那个周末,我父母到厦门来看我。我的想法是白天带他们出去玩,晚上再回来做实验,应该不会耽误。非常碰巧,在带父母逛学校本部的时候,我们碰上了董老师。打过招呼之后董老师就走了,当时什么都没说。我一阵冷汗,想着老师肯定会责备我没有在做实验。没想到随后就收到了他的短信:“父母来一趟不容易,你带他们多逛一逛,实验先暂停一下。”这又是一件令我动容的事,因为我很清楚当时那个实验的紧迫性。董老师告诉过我,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唯有当第一个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人才最有价值,晚别人一步就只能当一个跟随者,所以当有很多同行研究相同或者相似的问题时,只有争分夺秒才能赶超别人。因此董老师对我们的实验进展也会经常关注,但是他的这条短信却让我明白他对我们在严厉之外又多了一份关怀。

研二的时候学校下发了关于申请硕博连读的通知,董老师询问我的想法,我与家人商议后还是决定不申请,老师没有继续劝我,但我看得出他的惋惜之意。研三时老师再一次问我要不要考博士,同我聊了很多肺腑之言,然而当时周围同学都在热火朝天地找工作,我内心充满彷徨不知道如何决定自己的方向,最终还是拒绝了他,决心开始找工作。老师也没有责怪我的选择,一如既往地关心我,给我提供找工作的建议。有一次我告诉他我投了个做行政工作的岗位,他有些生气地说:“我不理解,毕竟花了三年时间读研,学了专业的知识,再去做行政不是太浪费了吗?”后来我到上海光机所参加面试,并把这个消息告诉童老师,他就很高兴,因为这是一个做科研的好地方。虽然我没能继续留下读博让董老师有些遗憾,但是他更为我的前途考虑,他希望我不管在哪里工作都能发挥专业特长,而不是为了所谓的安稳选择一条没有挑战的道路。

转眼间,毕业后参加工作已经三年,单位里也有很多学生叫我马老师,我总是不太习惯,感觉自己还不够资格,亲身体会后才知道当一名在科研上、生活上都关怀学生的老师是一件很不简单的事。我会以我的恩师董俊教授为榜样,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道德修养,成为学生心中的好老师。

谨以此文献给我尊敬的董俊老师。


马剑,男,1988年生,2009-2012年就读于太阳集团官方网站入口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获工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Top